天拓分享|董小英:CIO的战略领导力(四)
发布日期:
2021-12-10

一、数字化转型中领导者的新实践智慧

领导力最重要的叫实践智慧。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,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增加,可用于决策的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,企业家的实践智慧就变得非常重要。实践智慧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,在恰当的时间、恰当的场景,做出恰当决策和采取行动的能力。实践智慧是对认知、情感和伦理的综合考量。具体呈现在思维的稳定性、深入细致的洞察与预判、明晰的目的性、持续精进的能力、专注当下的能力、对挫折与成就的平衡能力。

实践智慧在课堂上是学不会的,它在极其有限信息的情况下的决策,与阅历有关,需要在实践中用较长的时间积累经验和隐性知识,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实践、各种试错、失败和经历,才能逐渐积累出来,在知识价值链上,在数据、信息、知识之上就是阅历。阅历是实践智慧的早期阶段

阅历有7个特征,其中一个特质是只需要提供少量的信息,有阅历的人就具有超强的解读能力和洞察能力,这种人对新事物和弱信号的判断力特别强;同时,他/她可以在复杂环境中,从字里行间和前因后果中解读内在原因。

实践智慧是什么?我最近在清华商业评论上发了一篇文章,讲数字化转型中领导者的新实践智慧,它指的是人们对自我认知及对他人有益的一种德性,是对自我真实能力状态的客观认知。

实践智慧能做到总体上有益。数字化转型中既有风险,又有机遇,组织内部的观点会很不一样,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方面做出妥协。当年华为当年讨论云计算是否需要发展,有700多个Fellow争执不下,任正非说,只要方向大致正确,干就好了,不要追求99%的正确。当99%的人都同意时,机会已经过去了。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周期长,回报可能延迟,这时候需要有战略眼光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性,因此,实践智慧需要超越短期的功利主义的追求和机会主义行为。

知识管理领域著名的野中郁次郎先生总结了日本企业家的6个实践智慧,我在清华管理评论的文章中有详细阐述。他讲了企业应对内部挑战的领导力,如有更高的视野、判断善良、关注细节、善于创建交流沟通的场、用隐喻来传递思想等等。

实践智慧的三个维度包括伦理、认知、情感。

伦理就是良知,是行为的准则与红线,不管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,平安落地才是福。

认知是指在不确定性中做出理性决策,技术的领域现在是不确定性最高的,一是技术不确定性,二是技术和业务的结合不确定性,三是技术的投资回报不确定性。

情感维度包括审慎和共情。审慎是在做决策和选择时对风险有敏感的意识,不会让企业风险走到失控地步,现在看到一些过度扩张的企业出现问题,是在审慎上出了问题。共情展现在成就他人和构建关系上,这在中国企业中非常重要,学计算机的人长期与电脑打交道,不擅长与人交流,但是CIO不行,CIO必须要关注高层领导的战略意图、关注业务发展的痛点、关注老员工在组织变革中的痛苦,需要和他们有共情的能力才能把数字化做好。

在实践智慧中,认知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。认知的稳定性首先来源于情绪的稳定,思维才能稳定。通常人们说错话做错事,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导致的思维不稳。二是要有深入细致的洞察,要关注细节,而且要和一线最了解情况的人交流,还要有明晰的目的性,持续精进的能力,百折不挠。

犹太人为什么出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、大学者,除了该民族对知识价值、精神世界和想象力的重视,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到欧洲以后,欧洲不纳入他们为主流社会,他们没有那么多社交生活,寂寞成为专注思考和知识表达的重要方式。当你游走在各类饭局之间,手机又将信息碎片化,人们的认知是难以专注和深入的。

新实践智慧注重知和行。王阳明讲知行合一,知深度洞察,深思熟虑,善于捕捉良机。领导人的战略思维引领组织方向,不仅要对事物变化、技术变化有深度了解,还得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在做什么,跨行业在做什么。当对外部有了深度的洞察,你的认知越稳定,你对弱信号的把握就越强,技术变化的趋势感知力就越强,你在思考的时候要平衡内外关系,探求明智德性,理性思考战略选择与实践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。

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智慧。我把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智慧总结为四个维度:第一是审时度势,前瞻预判,先了解变化。第二是把握时机,决定什么时候怎么做。第三是采取行动,推进组织变革。第四是在取得结果上,成人成己。将来我会把这四个维度细化到行为指标,这样大家就更容易去参考。

中国人认为,实践智慧非常重要是审时度势

“审时”,是对时间窗口和空间窗口的把握。时间窗口什么时候做?空间窗口从哪个场景切入?数字化转型有个特点,是场景切入,但是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场景,而且都有很多场景痛点,但是先从哪个场景切入,是容易的还是难的?是上面关注还是下面关注的?这里面就是大学问。

当大家都不信任的时候,你最好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数字化项目,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它收益大,这需要结果导向,这是需要情商的,需要考察,做事第一要确保一定要成功,第二要让大家能感知到它的价值。

例如广联达做产业互联网的第一个项目是智能头盔,现场管理最大的问题是工人不知道藏哪儿抽烟去了,容易酿造火灾,用智能头盔一是可以放量,二是这是老板最烦心的事,这个问题一解决,起码安全隐患就消失了。

“度势”,其中“度”是一种平衡,既观察外部又考虑内部,既观察投入又观察产出,是一种综合考量;“势”是一个发展趋势,既要考虑外部和内部,当下和未来,行业和企业,人和技术,成功和风险,这个环节很重要。

现在有些企业最大困难是不知道从何下手。美的当时方洪波接班以后,第一件事九大事业部年终汇总,财务数据没法整合,这是很大的痛点。于是上了“632”项目,全部重来。请了外部咨询专家,确保数据可以互通。先从一个事业部做起,做出一个标准化模仿和方法论,再在其他八个事业部推广。

二、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障碍

一是来自战略层的障碍。有些企业老总不了解数字化转型,也不太支持,CIO要观察他在思考些什么,用他听得懂的话去跟他沟通,千万不要用技术语言跟他沟通。

CIO在本质上是个翻译官,需要面对不同对象,将技术语言转换成战略、业务甚至日程语言以确保沟通顺畅,如果我们将的东西听众听不懂,数字化是很难推进下去的。原来我做联想案例的时候,联想CIO是把技术翻译成战略语言跟董事长沟通,再把董事长的诉求翻译成技术语言跟咨询公司沟通,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。

二是来自组织层的障碍。现在大家都生存不易,业绩压力很大,投入很有限,有些部门比较强势,可能总是要把一把手拉到自己身边。

三是来自资源层的障碍。CIO以前在年终预算的时候都不是最强势的,都属于花钱单位,而营销部门是很强势的,又能说会道。CIO怎么在争取资源方面,包括人才资源、财务资源,让高层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,需要斗志又斗勇,要有一定的政治技巧。

四是来自平台治理的障碍。数字化到一定程度是要搭建平台的,但现在还有很多问题。很多中小企业叫苦不迭,最大的苦闷是大企业拖延账款,欺诈客户。将来工业互联网要形成大企业平台,首先平台企业学会要善待中小企业,地位平等,整个平台才转得快,中小企业才更能专注发挥技术专长。大企业首先成就别人,才能成就平台,进而成就自己,所以整个合作和治理的模式必须发挥彻底的改变,这个平台才能搭建起来。

总之,数字化是用有限的资源做重要并困难的事。对CIO来说,好处是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总能看到未来的希望,所以说CIO是一个乐观主义者,是一个积极行动主义者。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,CIO肩负使命越来越重,压力越来越大。

声明: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。